永乐位面。
“不是。”
永乐大帝朱棣一脸的难以置信,“除了老头子我以外,后世皇帝就再也没有出过山海关?”
这未免也太丢他的人了。
朱棣默默的看向自己最得意的好圣孙朱瞻基。
“爷爷,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当皇帝的话,肯定会遵循你的遗志,继续北征。”
朱瞻基被朱棣看得浑身不自在,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
朱棣点点头,再次将目光放到朱高煦的身上。
“爹,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当皇帝的话,完全就不需要从山海关,就能将辽东的那些建奴全都一网打尽。”
朱高煦自信的说道。
朱棣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这小子说大话可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还是当皇帝,呵呵,还是算了吧。
……
不只是洪承畴等人,大明各个时代,很多官场失意的人,也都满脸的羡慕嫉妒恨。
唐伯虎:“恨不能生在小陛下的时代,否则,我愿为做下一走狗!”
王阳明:“可惜啊,不能与小陛下坐而论道。”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若能在小陛下的麾下效力,这海军战舰群,或许也能有我的一份力量。到那时,何愁倭寇不灭?”
……
“记下来!朕要全部记下来!马上下发嘉奖旨意。”
崇祯皇帝御笔挥的飞快,将这次在场将领的人员名单全部都记了下来。
朱由检随意的一次帝王心术,便让崇祯皇帝受益匪浅。
像洪承畴这些皇帝近臣,早就与朱由检荣辱与共,更需要的是实质性的赏赐。
像吴三桂这些边疆将领,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种认可,尤其是皇帝的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看来朕要向他学习的还有很多啊。”
崇祯皇帝看着墨迹未干的名单,露出满足的笑容。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看,崇祯皇帝早就将天幕里的朱由检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开始逐帧学习分析朱由检的任何决策和行动。
“假以时日,朕也要像老师一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崇祯皇帝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