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其他小说 > 苟在三国刷词条 > 第171章 卧龙岗

第171章 卧龙岗

    刘宣成功逃出襄阳城之后不久,脑海中的记事本突然自动开启,

    随即,任务完成的提示也出现了。

    他知道,这是吕布和赵丽娘他们带着刘备的四个亲卫到了许昌。

    按照计划,这四个亲卫会将游丝人趁乱闯入皇宫谋杀天子之事坦白给朝廷众臣。

    看来吕布他们这边进行的还算顺利。

    有四个人的证词,加上天子被杀现场的左证,足以洗清刘宣的嫌疑。

    唯一不完美的是,刘备和摩斯似乎早有预谋,四个亲卫被救走,

    他们也立刻便算到了刘宣会利用他们来将天子遇刺的真相公之于众。

    所以他们提前行动,直接在襄阳称帝,

    并且昭告天下,会继续以剿除刘宣这个弑君之人。

    至少在荆州地带,刘备的策略是成功的。

    百姓大都相信是刘宣攻陷许昌,并且诛杀了天子一脉,

    认为刘备真的是为了延续汉祚,才在襄阳称帝讨伐刘宣。

    双方各执一词,弑君之案对刘备的影响降到了极低。

    刘宣看着记事本中的文字,可扫描的心声,和可扫描的兵书,

    似乎都不错的样子,不过眼下他还在襄阳境内,暂时并没有心思去研究词条,只好命令将词条暂存。

    刘宣从襄阳悄无声息的消失,刘备和游丝人都还没有察觉,荆州的大部分兵力仍旧集结在襄阳。

    这倒是给了刘宣一路北逃的机会。

    只几日,刘备便渡过了江水,从新野郊外买了一匹马,直奔南阳而去。

    只要过了南阳再往北走上几天,及时豫州境内,

    吕布与赵丽娘他们按照约定,会在豫州许昌等刘宣。

    刘宣进了南阳,仍不敢过分暴露自己的行踪。

    南阳可是刘备的地盘,当初刘备主动撤出寿春,将寿春给了曹操,以此从曹操手中换得了南阳。

    之后刘备又从刘表手中求来了新野和湖阳,这才在荆州以北站稳脚跟。

    此刻南阳城中也早已贴满了悬赏刘宣的通告,刘宣只好放弃走官道进城池,专挑偏僻小路和山野村庄行路。

    这一天,刘宣偶然路过一个村庄,突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村庄不大,但是景色怡人,而且村庄的房屋,道路,水池布局,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特别自然的感觉。

    村中的道路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并不是光秃秃的土路,而是用石板和石子铺出来的路,路边长了花草,绿树成荫,曲径通幽。

    不仅如此,村中的农田似乎也经过规划,水渠十分合理的通往每一块农田,在农田的尽头,还有设计精巧的水车。

    刘宣第一次看到这种精巧的水车,忍不住下马去试了一试,发现只要轻轻一踩,水车便能转动数圈,而且靠着惯性,后面不怎么需要用力,便能持续让水车转起来。

    一个老农笑呵呵的看着刘宣把玩着水车,不禁有些得意的道,

    “年轻人,这水车可是我们卧龙岗独有的机巧农具,你在外边可看不到这么好的玩意儿。”

    刘宣笑了笑,又踩了踩水车,“这农具做得的确精巧,不知是何人所制?”

    “呵呵,那自然是卧龙先生所创,不止这水车,还有那边的风车,我们耕田的自走犁,铺路的切石机,神奇玩意儿多着呢。”

    老农滔滔不绝的说着这村子里的各种奇巧工具,神情兴奋。

    刘宣却突然神色一怔,

    等等。

    南阳地界,卧龙先生,卧龙岗,难道是他?

    “敢问老先生,你所说的这卧龙先生是何人?”

    老农似乎有些不高兴,“年轻人,你来到卧龙岗,竟然不知道卧龙先生是谁?”

    “呵呵,初到贵地,还来不及探访。”刘宣不与老农计较,继续温和的答道。

    “卧龙先生,当然是诸葛小哥了。你别看诸葛小哥年纪不大,本事可不小,这卧龙岗要不是诸葛小哥协助治理,定然没有这般光景的。”

    刘宣心情激动异常,打断老农的话,“诸葛小哥,可是诸葛亮?”

    “呃,”老农声音一顿,“正是,年轻人,你原来认得卧龙先生啊。”

    “当然认得,久仰卧龙之名,只是无缘得见,今日既然有缘到此,还请老先生告诉我卧龙先生住处,我自当前去拜访。”

    老农似乎早知道刘宣会有此一问,指着前面这条溪水道,

    “诺,沿着这条卧龙溪往上,走到尽头处的竹林便是了。”

    “年轻人,记住,对卧龙先生要尊敬点,切莫惹先生厌烦。”

    刘宣撇了撇嘴,“知道,知道。”

    心里却暗自筹划,“等下人都给你弄走咯。”

    看得出来,这卧龙岗的百姓对诸葛亮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想来诸葛亮为这卧龙岗村的村民做了不少事。

    不过以刘宣看来,诸葛亮偏居一隅,仅仅治理一个村庄,实在是浪费人才。

    虽然这村庄被他治理的确实不错,与别处相比天差地别,可如今这乱世,以诸葛亮的才能,又岂是一个小小村庄能施展得开?

    何况刘宣已经激活了任务,这一趟既然恰巧到了卧龙岗,打草楼兔子,说什么也得把诸葛亮顺走。

    按照老农的指点,刘宣沿着小溪回溯,一路经过不少乡村美景,终于来到老农所说的竹林。

    一入竹林,刘宣也不得不感叹,诸葛亮这家伙在找风水宝地这一块确实眼光独到。

    这片竹林坐落在一片斜坡之上,虽是斜坡,但是倾斜的幅度很小,中间一条清澈的小溪从竹林中穿过。

    竹林深处,一排精致的房屋坐落其中,

    只是为了与竹林色调一致,房屋顶上特意装饰了灰瓦竹橼,

    这就是传说中的诸葛庐?

    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刘宣大致观察了一下子这一排屋子,确实有些地方是装饰了茅草,为了看起来与环境融为一体而已。

    实际上这一排屋子,即便是在襄阳城中,也算是精致的屋舍了。

    刘宣来到院子的竹篱笆前,正好看见院中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在与一众友人道别。

    看这些人的穿着,应该就是荆襄之地的文人才子之类的人。

    等到这些人散去,院中的青年才注意到外面的刘宣,

    青年盯着刘宣看了看,眼中精光一凝,

    大步走了上来,抬手施礼道:“阁下光顾草芦,亮有失远迎,请入内叙话。”

    刘宣回了一礼,“在下路过卧龙岗,偶闻诸葛卧龙之名,特来拜访。”

    诸葛亮将刘宣迎进了客厅,叫侍童上了茶汤,与刘宣对坐后,诸葛亮方才不急不缓的笑道,

    “亮不过是乡野村夫,只是村中乡亲太过人情,处处宣谈卧龙之名,倒是让我这草庐难有清净之时。”

    “不过来者是客,亮也乐于与人交流,时感获益良多,希望今日淮阳王殿下驾到,也能让我开一开眼界。”

    诸葛亮淡笑着看了看刘宣,将刘宣的身份说了出来。

    刘宣微微一怔,不过旋即释然,

    这里地处南阳,通缉刘宣的画像四处皆有张贴,

    而诸葛亮在这卧龙岗,也并非隐居避世,时常有友人来访,

    定然是会谈及最近发生的大事,所以知道刘宣的事,也并不奇怪。

    “呵呵,我一路从襄阳而来,所过之处皆无人识破,没想到诸葛先生一眼便认出了在下,光是这一点,卧龙之名并非虚妄。”

    诸葛亮摆摆手道:“殿下在襄阳城搅弄起如此大的风云,亮想不关注都不行啊。不过刘玄德在襄阳布下铁桶之阵,就为了拦截殿下,如果知道殿下早已经出了襄阳,不知会作何感想?”

    刘宣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诸葛亮,没有回答,

    “先生虽身居卧龙岗,但外面的事,都瞒不过先生,看来,你对天下大事也关心得很呐。既然如此,先生何不出山一展身手,为何甘心蜗居这卧龙岗,将心思全然花在治理一村一岗之地?”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端起茶汤喝了一口,

    “殿下所言差矣,治理一国为治,治理一村也为治,我能将这卧龙岗治理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们也感恩于我,也算是美事一桩,并非没有意义。”

    刘宣眉头一动,没想到自己的旁敲侧击引诸葛亮出山的话,并没有起到效果。

    如今天下的局势,与原来的历史已经有了很大的偏差。

    刘宣也不能确定,这个世界的诸葛亮会不会还有建功立业匡扶汉室的理想。

    若是他真的一心窝在卧龙岗,刘宣也不能真的把他绑了去。

    想到这,刘宣心念一动,

    “记事本开启.”

    “组合:可扫描的心声”

    刘宣装作低头喝茶,脑海中却盯着记事本中的文字分析,

    这个可扫描的心声,果然与自己想得差不多,就是能扫描到对方真正的想法。

    刘宣迫不及待的发出指令,

    “扫描对象:诸葛亮。”

    刘宣差点没笑出来,这诸葛亮的内心,还挺傲娇的啊。

    还说不想出山?

    原来是怕得不到重用是吧?

    那就好办。

    刘宣整理了下思绪,脸上换上一副认真的表情,

    “治理一村一岗虽然也有意义,不过我只是觉得太屈才了,如今天下纷争,先生如此人物,正是应该施展才华的时候啊。”

    “不瞒先生,刘宣此次特意绕道南阳,亲上卧龙岗,就是想请先生出山助我,还望先生相信我的诚意。”

    诸葛亮没想到刘宣说得这么直接,倒是有些意外。

    “我与殿下素未谋面,殿下对我诸葛亮之名,也不过是听村中百姓传言,如此轻率就让我出山,恕我惶恐,不敢轻易答应殿下。”

    刘宣看到记事本中诸葛亮的心声,顿时也感觉自己这步子迈得有写大了。

    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先跟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让诸葛亮好好表现了一番真知灼见,才惊为天人,苦着喊着要拉诸葛亮入伙。

    自己这因为是过来人的视角,反倒忽略了这些,确实显得有些唐突,难怪诸葛亮说惶恐。

    “呵呵,诸葛先生误会我了,你我虽然素未谋面,但卧龙之名,我可不是今日才听说,也不是听村中百姓传言。”

    “我刘宣自淮阴崛起,数年之内攻克广陵,扬州,如今又夺得徐州,豫州之地,时常感觉麾下人才不够,因此一直都有遣人探查各地人才。”

    “诸葛先生之名,我早已如雷贯耳,只是一直脱不开身,无缘得见,若只是遣人来传唤先生,又显得不够重视,因此今日才亲自前来。”

    诸葛亮听刘宣这么一说,神情方才缓和下来,

    “原来是如此,看来殿下果真是有备而来,亮先在此谢过殿下亲自到访之礼。”

    “不过,据我所知,殿下坐拥三州之地,麾下人才济济,吕奉先,张文远,甘兴霸,还有江东孙氏诸将,皆是栋梁之材。何况还有贾文和这种经世之才,治理三州之地应该不在话下,何须亲自到南阳来寻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每天都在挨c中醒来gh 妖刀记 仙逆 极品师娘 夜无疆 金鳞岂是池中物侯龙涛